项目名称:人工智能技术在感染性疾病精准诊断中的应用
提名者:大连市科学技术局
主要完成人:袁宏,赵亮,赵婧媛,刘卓,李帅,陈志奎,田思雨,刘津男,邵宇
主要完成单位:大连市中心医院,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提名等级: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主要知识产权目录(根据内容自行调整行数,不超过10件) | ||||||||
序号 | 知识产权类别 |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 国家 (地区) |
授权号 | 授权日期 | 证书编号 | 权利人 | 发明人 |
1 | 发明专利 | 一种基于标签自适应策略的深度半监督图像聚类方法 | 中国 | ZL202010084739.0 | 2022/11/18 | 第5589786号 | 大连理工大学 | 陈志奎,李超杰,高静,李朋 |
2 | 发明专利 | 一种两阶段深度迁移学习中医舌诊模型 | 中国 | ZL202010005713.2 | 2023/8/8 | 第6218380号 | 大连理工大学 | 陈志奎,张旭,高静,李朋 |
3 | 发明专利 | 一种基于自学习的跨模态哈希检索方法 | 中国 | ZL201910180371.5 | 2022/11/18 | 第5592741号 | 大连理工大学 | 陈志奎,钟芳明,杜佳宁,仇希如 |
4 | 发明专利 | 嘧啶类化合物,组合物及其在治疗淋巴瘤白血病中的用途。 | 中国 | ZL 201810299255.0 | 2023/1/10 | 第5687149号 | 大连医科大学 | 袁宏; 李思; 赵婧媛; 吴向东; 王晓曦; 王楠; 姚冰洁; 赵丹; 姚瑶; 孙秀丽; 马晓东 |
5 | 发明专利 | 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融合网络的广义零样本学习方法 | 中国 | ZL202110096703.9 | 2022/9/20 | 第5461414号 | 大连理工大学 | 钟芳明,陈志奎,张素华 |
6 | 发明专利 | 一种面向医学影像生成的低秩生成式对抗网络构建方法 | 中国 | ZL202011343299.2 | 2022/9/16 | 第5457461号 | 大连理工大学 | 高静,陈志奎,赵文瀚,姚晨辉,李朋,张佳宁 |
7 | 发明专利 | 一种深度强化图像聚类方法 | 中国 | ZL202011343296.9 | 2021/12/3 | 第4831659号 | 大连理工大学 | 陈志奎,金珊,高静,李朋,张佳宁,宋鑫 |
8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 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医学辅助诊断系统V1.0 | 中国 | 2023SR0577482 | 2023/5/31 | 软著登字第11164653号 | 大连理工大学 | 王梓丞,赵亮,郭晓爽,林睿,李康平,郭辰华 |
9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 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检测系统V1.0 | 中国 | 2023SR0459992 | 2023/4/11 | 软著登字第11047163号 | 大连理工大学 | 王梓丞,赵亮,邵宇,刚占鑫,马佳骏,贾超然 |
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 袁宏 | 排名 | 1 |
行政职务 | 院长,党委副书记 | 技术职务 | 主任技师 |
工作单位 | 大连市中心医院 | ||
完成单位 | 大连市中心医院 |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 担任项目负责人,主导制定项目整体研究方案,实践并监督研究内容实施,是项目主要 创新成果的第一完成人。 2. 为全部创新点的完成均做出重要贡献:①创新点 1 的贡献:负责人负责整合和挖掘大量的感染性疾病相关数据,包括临床样本、生化指标、基因组数据等。②创新点 2 的贡献:负责人提出并指导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模型,用于感染性疾病的精准诊断。③创新点 3 的贡献:负责人负责建立一个完善的感染性疾病数据库和诊断平台,用于存储和管理各类数据,并提供在线的诊断服务。 3. 证明材料:发表与项目相关 SCI 收录论文 7 篇,专利 2项。 |
姓名 | 赵亮 | 排名 | 2 |
行政职务 | 大连理工大学统战部副部长 | 技术职务 | 副教授 |
工作单位 | 大连理工大学 | ||
完成单位 | 大连理工大学 |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在创新点1.2,2.2中做出贡献,具体贡献为:结合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图像处理等技术,设计并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模型,从医学影像、实验数据和临床信息中提取关键特征,用于感染性疾病的精准诊断;针对感染性疾病数据集的缺失特征,提出在已经通过锚点图恢复缺失实例关系的情况下,利用图卷积网络的标签传播特点,将实例和关系图进行联合学习以重构缺失特征的方法。 |
姓名 | 赵婧媛 | 排名 | 3 |
行政职务 | 无 | 技术职务 | 副主任技师 |
工作单位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完成单位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为创新点 1 的贡献:整合和挖掘大量的感染性疾病相关数据,主要包括临床样本的病原微生物基因组数据等。 对创新点 3 的贡献:将开发的算法和模型应用于实际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并进行临床验证。 证明材料:发表与项目相关 SCI 收录论文8 篇,专利 2项。 |
姓名 | 刘卓 | 排名 | 4 |
行政职务 | 教育教学部副部长 | 技术职务 | 副主任医师 |
工作单位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完成单位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参与创新点1数据集构建。是项目组中的临床专家,制定不同模态的标准语义,为感染性疾病做分类和模型测算。 证明材料:发表SCI论文4,共同发表,2 参与创新点2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对影像学样本进行标记和匹配,将多模态技术进行临床定义和分类。 证明材料:发表SCI论文2,共同发表,5 |
姓名 | 李帅 | 排名 | 5 |
行政职务 | 无 | 技术职务 | 副主任药师 |
工作单位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完成单位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为创新点 1的贡献:整合感染性疾病用药相关数据,主要包括临床样本的病原微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数据等。 对创新点3的贡献:算法和模型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用药指导的验证。 证明材料:发表SCI论文6篇。 |
姓名 | 陈志奎 | 排名 | 6 |
行政职务 | 无 | 技术职务 | 教授 |
工作单位 | 大连理工大学 | ||
完成单位 | 大连理工大学 |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在创新点3.1和3.2中做出贡献,具体贡献为:负责与临床医生和专家紧密合作,根据临床实践中对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断的专业依据和经验法则,结合医学指南等信息,建立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知识库;建立一个完善的感染性疾病诊断平台,用于存储和管理各类数据,并提供在线的诊断服务,将开发的算法和模型应用于实际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并进行临床验证。 |
姓名 | 田思雨 | 排名 | 7 |
行政职务 | 无 | 技术职务 | 检验技师 |
工作单位 | 大连市中心医院 | ||
完成单位 | 大连市中心医院 |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参与创新点1数据集的构建,具体负责临床感染性疾病病例的筛选整理和数据的收集。 证明材料:SCI 1篇,中文论文1篇。 参与创新点3平台研发中的结果验证,具体负责对临床感染性疾病样本的收集及病原体鉴定工作。证明材料:SCI 1篇。 |
姓名 | 刘津男 | 排名 | 8 |
行政职务 | 无 | 技术职务 | 检验技师 |
工作单位 | 大连市中心医院 | ||
完成单位 | 大连市中心医院 |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参与创新点1的临床标本收集工作,整理临床标本相关信息,参与数据整理与汇总,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证明材料:共同发表SCI论文1篇。 参与创新点2的开发讨论,负责收集整理与项目相关的文献资料,帮助团队了解已有的研究进展和方法。提供感染性疾病中微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手段。证明材料:参与发表SCI论文1篇。 |
姓名 | 邵宇 | 排名 | 9 |
行政职务 | 无 | 技术职务 | 研究生 |
工作单位 | 大连理工大学 | ||
完成单位 | 大连理工大学 |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在创新点1.1中做出贡献,具体贡献为:针对感染性疾病影响因子多且动态演变的问题,提出了感染性疾病的多源异构多模态数据的数据定义、纳入和排除标准,建立原始的感染性疾病多源异构多模态数据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