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外媒关注

大连日报——勇挑“重”担 把守生命最后的防线

  • 来源:大连日报 日期:2023-12-13
  • 本文被阅次数:4260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建于1930年,是辽宁地区综合实力强、百姓信赖的三级甲等医疗研究型大学附属医院,连续八年进入中国顶级医院百强,稳居辽南龙头地位。医院拥有1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及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立 4 个国家级平台,建设 4 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医院由长春路院区、联合路院区、金普院区、泉涌院区、张前路院区组成,坚持“一院五院区”协同发展。其中,金普院区新门诊大楼近日正式启用,这里拥有12大特色医疗中心,由11个“国家级”医疗团队护航,将打造成金普新区乃至整个辽南领先的一站式医疗中心。
      引领重症医学发展风向标
      用实力不断创造生命奇迹

      提起重症医学科,多数人都对其感到神秘。其实,重症医学科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称——ICU,这是很多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万献尧教授的带领下,笔者日前走进位于大医一院联合路院区三楼的重症医学科。相比其他科室病房,重症患者都戴着各种监护设备,这里没有家庭陪护人员,显得很安静,但是医护人员永远脚步匆匆。正如万献尧主任所说,不分昼夜长亮的灯光,随时响起的监护报警,各种突发和高强度的救治工作,才是重症医学科的紧张日常。
      “大医一院重症医学科虽然年轻,却是医院发展速度最快的科室之一。尤其是近些年来经历的几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既让大医一院重症医学科经历了一次次的高强度考验,也让我们得以快速成长。如今的大医一院重症医学科,已经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大连市一级学科、大连市名科,并且入选大连市医学重点专科‘登峰计划’。”万献尧主任说,“作为医疗救治的最后防线,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守住患者生命最后的防线。”
      近年来,大医一院重症医学科以建设“大连市重症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高端重症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重症医学教研室)+重症医学研究(大医重症医学研究所、大连市及辽宁省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三重学科布局为目标,已经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和管理为一体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并辐射环渤海湾地区和东北腹地的临床科室。重症医学科以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急性肺动脉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发性创伤和创伤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为主要诊疗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先进的危重症诊疗路径,带动整个大连市乃至东北地区的重症医学发展,在医疗特色、设备、规模和现代化管理等方面达到并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2012年,大医一院重症医学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并在此基础上相继获批成为大连医科大学重症医学研究所、大连市重症医学中心、大连市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辽宁省重症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并组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实验室,将“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的诊治”“ICU内环境因素对个体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作为主要科研方向,在“脓毒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防治”“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观察性研究”等多个研究方向上稳步推进。目前,该科已累计获得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市级课题25项,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SCI收录25篇;获得大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学科发展离不开雄厚的人才基础。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万献尧教授身兼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一至四届及第六届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第三、四届副会长及第五届顾问,辽宁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委,大连市医师协会副会长及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主委,大连市重症医学(ICU)质控中心主任等多职。此外,李素玮副主任、张永利教授、张久之教授、刘秀梅护士长等骨干也在多个国家、省、市级学(协)会兼任职务。
      重症医学科注重文化建设,倡导“实践、读书、思考、笔耕、创新、发展”的科训和“严谨、美丽、感恩”的科风。科室每年定期到金普新区走访,深入基层为百姓体检、普及卫生知识、调查农村人口健康状况。重症医学党支部先后获评辽宁省委高校工委“校园先锋示范岗”称号和第二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称号。
      助力辽南地区重症医学发展
      大医一院重症医学科每年大约收治危重患者1260例次,抢救成功率高达90%以上,居全国领先水平,尤其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重症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及急性大块肺栓塞等病症的救治方面,领先优势更加明显。“在大医一院重症医学科,有的患者是被其他医院‘判了死刑’,有的患者是其他医院医生直接推荐的,很多危重症患者来到这里时,家属都不抱太大的希望。经过我们全力以赴的救治,生命奇迹一次次被创造。”重症医学科主任万献尧说。
      疫情防控期间,大医一院重症医学人始终冲锋在前。从2020年初驰援武汉、锦州及大连开始,接下来一批批整编制地驰援省内各地。在2022年底至2023年初,重症医学科在人员抱病及不足的情况下仍临时组建了重症医学二科,抢救了大批危重症患者。
      这样一个团队,其实成立至今仅22年。目前,重症医学科共有19张床位,医生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即将运营的金普院区将为重症医学科专设50张床位,大大缓解目前科室床位紧张的局面。据万献尧主任介绍,重症医学科配备了多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在强大的临床信息系统、机械通气、高频振荡通气、高流量氧疗、床旁多普勒超声、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主动脉球囊反搏术、体外膜肺氧合等高新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危重症的诊治、监测水平的大幅提高和病死率的显著降低。中西医结合救治是大医一院重症医学科的又一特色,由中医医生为患者会诊,使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配合治疗,采用中医方式进行康复,效果非常显著。
      大医一院重症医学科凭借着人才、科研、临床等多方面优势,不断通过指导、培训及资源共享等方式将最新的重症医学临床技术辐射到省内各医院重症医学科,并与全国重症医学共享网络联网,促进辽宁省重症医学整体水平的提高。2018年,辽南地区重症医学专科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由大医一院重症医学科牵头发起,以先进的、多方式的全新形式,有效统筹、引导、整合、优化辽南地区重症医学专科医疗资源,充分发挥优势学科在医疗服务中的引领作用,形成覆盖辽南地区多城市的重症抢救、人员培训、成果转化的平台,推进重症医学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据万献尧主任介绍,该联盟已有辽南地区34家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加入,大医一院重症医学科采取床旁会诊、网络远程会诊或将危重患者转到上级医院继续抢救治疗的多种方式,协助基层医院抢救危重患者,同时促进各医院重症医学科间医疗、护理、技术设备、化验检查等全方位的密切合作。此外,联盟还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邀请国内外知名的重症医学专家授课,进行系列巡讲,免费为广大重症医学科及相关专业的医护人员提供学习机会,将重症医学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带到基层医院。
      重症医学科积极开展医疗帮扶工作。自2014年起先后派出5人分别支援新疆塔城地区医院及西藏那曲地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工作,并发表了西藏那曲地区人民医院第一篇SCI文章,该文也是第一篇在全球海拔最高ICU的极端艰苦条件下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的SCI文章。
      相关链接:http://szb.dltv.cn/epaper/dlrb/pc/layout/202312/13/node_A05.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