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了肿瘤,有必要做基因检测吗?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健康教育

肿瘤防治宣传周 | 得了肿瘤,有必要做基因检测吗?

  • 来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日期:2024-04-16
  • 本文被阅次数:1938
      2024年4月15日-21日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是“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
      我国的癌症形势不容乐观,新发和死亡人数均位居全球第一。国家癌症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约482.47万,新增癌症死亡病例约257.42万,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居于榜首。其中男性排名前3位的新发癌症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女性排名前3位的新发癌症为: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
      部分肿瘤与高危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
      肿瘤倡导三级预防。降低癌症发病风险,除了对吸烟、过度饮酒、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干预外,人们能做的还包括防范与癌症密切相关的高危细菌或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会增加肝癌的发生概率,可接种疫苗预防;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会增加宫颈癌发生概率,可接种疫苗预防;人类疱疹病毒4型(EB病毒)是与鼻咽癌、淋巴癌关系密切,胃癌、肺癌、乳腺癌和宫颈癌也与之相关,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有条件的人建议分餐;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可引发胃癌,通过口腔、唾液等口口传播,建议积极药物清除,并积极推行分餐制。
      癌细胞的发生,是个漫长的过程,每一种肿瘤都不太一样,有的肿瘤长得快、有的长得慢,因此,肿瘤早筛、早诊很有意义。体检是肿瘤防治有效的方法,比如筛查肺结节或肺癌需要做CT检查;45岁以上人群在体检中建议要加上胃肠镜检查,筛查消化道肿瘤。
      基因检测技术引领肿瘤精准诊疗
      肿瘤即使到了中晚期,也不用过于担心,可以通过正规、科学、合理的治疗延长生存期。大医一院肿瘤科在基因检测技术引领下对肿瘤进行精准诊疗,很多晚期患者可以实现长期生存。
      肿瘤的精准治疗离不开基因检测。精准治疗指的是利用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身体状态、临床数据,进行肿瘤的分类和诊断,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肺癌为例,如今已经不是看到肺癌患者就盲吃靶向药的时代了,基因检测贯穿肿瘤治疗始终。治疗前,需要确定肿瘤分子分型,找到靶点及与此对应的靶向药物;治疗中,可用来疗效监测,监测癌细胞的清除程度;在肿瘤手术后或者其他治疗后,用于监测患者体内是否存有微小残留灶,来判定患者的癌细胞是否清零。
      大医一院在院内就可以实现精准检测。2017年大医一院获批国家级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肿瘤精准医学中心”;2023年由院党委书记刘晶牵头,开展与国内五大顶尖分子检测实验室合作,成立共建实验室;2024年1月,大医一院获得辽宁省医保局和辽宁省卫健委批复的大连市唯一具有高通量测序基因检测项目收费资质的医疗机构,开展多项精准检测,指导肿瘤患者个体化方案制定。
      目前,肿瘤患者可以在大医一院进行泛癌种基因检测、手术后或治疗后患者的血液分子残留灶(MRD)复发监测、定制肿瘤靶向免疫等相关检测等,从而助力肿瘤患者个体化方案制定、预后提示和疗效判定,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多学科诊疗MDT新辅助治疗助力,多位晚期患者病理完全缓解
      肿瘤多学科诊疗(MDT)对局部晚期的患者尤为重要。2013年,大医一院肿瘤科牵头以疾病为中心横向整合,创建医院MDT平台,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比如,很多大肠癌晚期患者伴有肝转移、局部淋巴结转移,一般没有手术机会。大医一院整合肛肠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放射科、基因检测中心、中医科等科室,通过多学科会诊,先通过新辅助化疗后让患者肿瘤缩小,适时调整诊疗计划,再进行手术或放疗,患者得到全程管理,康复期接受中医药调节,可以让患者生存期延长。
      在对III期肺癌开展的规范诊疗中,肿瘤科确定了需要多学科会诊后才能施治的原则,多例手术困难患者在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后成功转化为可手术,病理达到完全缓解。
      2018年,大医一院肿瘤MDT平台入选卫生健康委“国家消化系统肿瘤MDT项目首批试点推广医院”,2021年入选中国肿瘤MDT联盟“健康中国2030肿瘤MDT中心”首批单位之一。2023年,大医一院金普院区成立“肿瘤外科联合诊疗中心”。近年来,肿瘤科参加多项国内肿瘤MDT大赛,获优异成绩。
      通过多年实践,大医一院“肿瘤转化”治疗有了新突破。肿瘤科根据患者肿瘤分子标志物,开展肿瘤免疫靶向治疗,使一些不能手术的患者进行了肿瘤切除,2023年转化及新辅助治疗患者46例,有些术后达到了病理的完全缓解。
      大医一院肿瘤科团队 
      引领前沿学术  承担多项 “国家级” 
      大医一院肿瘤科始建于1963年,始终践行“医疗质量为核心”的发展理念,业已成为具备手术、化疗、放疗、生物靶向治疗、调强适形放疗、微创、中西医结合治疗等诸多治疗手段的现代化肿瘤治疗中心、辽宁省级医学重点专科、大连市一级医学重点学科及大连市医疗软实力肿瘤内科基地。
      学科带头人刘基巍教授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国家级学术平台多项学术兼职,荣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引领肿瘤学科着眼于全国,发挥团队力量,以人才培养、平台搭建及亚专科(已经形成放疗、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中西医结合等亚专科)建设为基础,使学科整体实力增强,声誉提升。
      1、肿瘤心脏病学引领学术前沿。肿瘤科与心内科率先开展肿瘤毒副作用的研究,2016年创建全国首家“肿瘤心脏病学门诊”。引领全国肿瘤心脏病学的发展,具备国际学术地位。2023年,研发“CO+GPT”AI助手并成功应用临床,推进临床与科研发展。
      2、2023年获得国家首批“恶性黑色素瘤规范诊疗质控试点单位”,标志着肿瘤科在国家级平台的突出学术地位。
      3、首批肿瘤国家药理临床试验基地,承担国际、国内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如IPASS试验、Keynote407试验等,让更多患者提早应用新的药物,更多获益。
      4、率先在以西医为主的科室开展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推行“五行音乐疗法”及中药熏洗等,通过个体化诊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016年获得首批辽宁省“十三五”中医特色专科。2023年开设肿瘤中西医结合特色门诊,省内领先。
      5、创建癌痛示范病房及联合诊疗门诊,给癌痛患者一片宁静的港湾。2023年,在金普院区开设癌痛联合诊疗门诊,一站式解决疼痛难题。
      6、创建肿瘤营养治疗示范病房,在辽宁率先开始营养筛查,营养师入驻科室,对患者膳食辨证施治。
      7、科普坚持不懈,助力健康中国。2018年创建“肿瘤科普基地”,宣传早诊早筛、科学防治肿瘤;每年开展几十场线上及线下科普宣教及义诊。
      8、开展新技术,如输液港置入术、PET/CT下肺癌精准穿刺活检术、腹腔热灌注化疗、光动力治疗等,助力肿瘤诊疗。
      9、开展肿瘤日间病房,患者输液后可居家休息,体现人文关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