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乳腺癌,大家并不陌生。我们熟悉的林黛玉饰演者陈晓旭、歌手姚贝娜等都是被乳腺癌夺去了生命。我国癌症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新发乳腺癌病患约43万。其中,约30%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而晚期乳腺癌患者5年的生存率低至20%。大连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大连女性排名前三的肿瘤中,乳腺癌位居第二位。
四大因素导致乳腺癌高发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由于基因调控失常而发生增殖失控导致的。一般来说,乳腺癌的发生可能与这四种因素有关:
①遗传因素
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其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3~5倍,且发病年龄在第二代人提前10~20岁。如母亲患有乳腺癌,其女儿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无家族史者的40~50倍。
②生殖因素
近年来大量的调查显示,没有生育或虽然生育但很少哺乳的妇女,要比多次哺乳、哺乳时间长的妇女易发生乳腺癌。
③性激素水平
更年期前后,女性内分泌开始失去平衡,此时也是乳腺“动荡不安”的时期,加之身体机能逐年下降,致癌因素积累,也就给了癌症可乘之机。
④不良生活习惯
如饮食结构、运动习惯等,肥胖以及少食蔬菜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度增加。
出现这些症状 可得小心了
乳腺癌早期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乳腺癌发展至晚期,表面皮肤受侵犯,可出现皮肤硬结,甚至皮肤破溃形成溃疡。癌肿向深层侵犯,可侵入胸筋膜、胸肌,致使肿块固定于胸壁而不易推动,甚至出现骨破坏致病理性骨折等。
因此,女性需要定期做乳腺检查。乳腺癌常见的检查方式包括乳腺临床体检--视、触诊,乳腺B超检查,乳腺钼靶X线摄片,乳腺磁共振检查。
乳腺癌MDT团队精准治疗,54岁患者重获新生
54岁的李女士偶然发现自己的右侧乳房出现了一个硬块,摸起来不痛不痒,但她还是感觉有些不对劲。由于工作繁忙,她并没有立即去医院检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硬块逐渐增大。
在大医一院肿瘤科,医生对李女士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包括乳腺X线摄影和乳腺超声检查。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病理结果提示乳腺癌,最终确诊为右侧乳腺癌。
经过大医一院乳腺癌MDT团队会诊,医生为她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考虑到患者乳腺癌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建议她先进行新辅助化疗及靶向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乳腺癌根治术。新辅助治疗指在手术前进行的全身药物治疗,目的主要是降低肿瘤临床分期,提高手术率和保乳率,药敏等。
随着经验的积累,精准治疗已成为大医一院乳腺癌MDT团队的特色,医生会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包括精准的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
经过几个月的新辅助治疗,李女士的病情逐渐好转,复查乳腺彩超及核磁共振,提示乳腺肿块及腋窝淋巴结较前明显缩小。随后李女士接受了乳腺肿瘤切除手术,成功地将肿瘤切除。
随后,李女士进入了辅助治疗阶段。辅助治疗指在乳腺癌手术后进行的治疗,以巩固手术疗效,降低乳腺癌复发风险等。化疗药物有助于杀死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在这个过程中,她一直勇敢地坚持,家人和朋友也给予了她无尽的关爱与支持,支撑她走过最难的一段路。
化疗结束后,李女士又接受了放疗。放疗利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只需要定期来医院复查即可。
李女士的经历表明,乳腺癌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科学的治疗方法,选择治疗经验丰富的MDT团队,制定符合患者病情的综合治疗方案,乳腺癌患者完全有可能战胜病魔,重获新生。同时,我们也要关爱身边的乳腺癌患者,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
团队介绍:大医一院乳腺肿瘤中心
2017年3月,大医一院成立乳腺癌MDT团队,积极开展围手术期及晚期乳腺癌的精准治疗、全程管理,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结合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方位管理,以疾病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极大地改善了乳腺癌患者预后。
2023年3月,大医一院乳腺肿瘤中心成立,现已建立五个特色鲜明的亚专科团队:
1.乳腺疾病影像诊断团队:
超声、乳腺钼靶、乳腺MRI结合的综合诊断方案,提高乳腺早期微小病变的诊断率;乳腺病灶的MRI三维重建,检出高位、深位、多中心、多灶性病变及致密乳腺内病变。
2.乳腺疾病微创治疗团队:
目前中心微创团队已经成为麦默通全国乳腺微创&活检培训中心、巴德-东北微创乳腺外科培训基地,为省内、外培养了数十名技术骨干。
3.乳腺癌多学科会诊(MDT)团队:
实现乳腺癌治疗的“全程化管理,规范化治疗”,成立乳腺肿瘤多学科会诊中心,制定整体治疗方案,同时也关注患者长期治疗带来的毒副作用、功能障碍、心理与情感状态改变,为患者顺利回归社会生活建立体系化的健康指导模式。
4.乳房整形与重建团队:
在保障乳腺癌患者规范化治疗的前提下,科室与整形外科联合开展乳房整形与重建,将“融治疗与整形为一体”的理念贯彻于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过程。
5.乳腺癌科研团队:
科室开展多项临床研究,包括抗肿瘤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治疗、晚期患者后线治疗方案的选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