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护理新闻

护理部成功举办“患者身份识别”案例分享交流会

  • 来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日期:2023-03-23
  • 本文被阅次数:1275
      为强化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重要性的意识,保障患者安全,根据护理部整体安排部署,3月23日下午,“患者身份识别”案例分享交流会在大医一院联合路院区国际会议厅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护理部副主任郭慧芳主持,各科室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参加会议。


交流会现场

      身份识别是指医护人员在各项诊疗活动中对患者的身份进行评估、核实、确认等,以确保正确的诊疗用于正确的患者的过程。患者身份正确识别是医护人员实施正确操作的首要环节,是确保各项检查、治疗安全准确执行的基础。其根本目的在于保障患者人身安全,杜绝医疗差错。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作为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之一,各科室也充分认识到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的重要性,认真筹备本次案例分享交流会,最终推选9位老师进行了身份识别典型案例的汇报,分别从内科、外科、急诊、手术室等不同情境、不同角度出发阐述了案例发生的经过,这些案例让人啼笑皆非的同时也引人深思。
      各位老师在分享时提到,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的发生对于患者和医护人员都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尽管国内外已出台患者身份识别相关管理指南、政策等文件,但我国各级医疗单位因患者身份识别错误导致的不良事件时有发生。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作为给予患者最多治疗操作的医务人员,准确识别患者身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大家通过此次会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出生日期、病案号等;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核对识别患者身份;对手术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以及无名患者,应采用双人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最后护理部副主任郭慧芳做总结:本次案例分享交流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安全、有效、满意的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希望大家能够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与慎独精神,同时从身边事例中汲取教训,提升自己的安全意识,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确保将正确的操作实施于正确的患者,使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得到切实保障,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护理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