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病学科创建,同期建立血液研究室,以林慧娴教授,马献图教授,张万发教授,李跃教授,方美云教授等为代表一代代言传身教、努力奋斗,带领学科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专业学科,系辽宁省重点专科,大连市重点学科, 2004 年经中华造血干细胞库审批确认为全国造血干细胞移植及采集定点医院,2006 年成为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博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成为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成员单位,2018年成为北方淋巴瘤协作组成员单位,北方骨髓瘤协作组成员单位,中国流式联盟成员单位,2019年成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
学科内目前拥有床位90张,拥有百级层流病房及层流罩共14张床位,有二部,三部2个血液病区,一、三部2个门诊单元,年门诊量超过2万人次;年平均出院患者2500余人次;拥有大连市血液病MICM重点实验室,现有医师1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博士9名。实验室人员5名,其中高级职称2人。
科室开展医疗工作:
血液科自1993年率先在大连市开展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将-80℃冻存造血干细胞技术首先在国内应用与临床,并获成功。2003年又率先在市内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使辽南地区患者在市内就可以得到高水平治疗,2009 年开展无关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017年开展微移植技术治疗老年白血病,均为大连市首创。
本科室致力于血液系统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学科在综合发展基础上,加强亚专业建设,各亚专业团队既有老专家引导,又有中青年骨干,均有国内/外进修学习经历,把握各自领域的最新诊疗进展及科研动态,并及时向科室内其他人员传达。近年来各亚专业秉承规范治疗,分层治疗,精准治疗的理念,深入开展高危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靶向化疗续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诊疗体系,在浆细胞系统疾病方面,尤其着重于与院内心内科、肾内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协作加强对淀粉样变性疾病的诊治研究,是国内少数可行心肌活检的单位,积极创建浆细胞疾病诊疗中心;在白血病的诊治方面,依据检测技术精准分层,建立高危白血病的异基因移植体系,针对中低危及老年白血病患者采取自体移植或微移植方式分层治疗,尤其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针对老年白血病的治疗,在微移植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加入国内微移植与细胞治疗工作组,参加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开展老年白血病患者的微移植治疗,造福百姓。
作为本地区优秀的血液病诊疗中心,我科承担了辽南地区及部分外省市血液病危重症及疑难病诊治任务,如复发难治性白血病,NK/T 细胞淋巴瘤,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重型再障等病种。疑难重症病例超过50%,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达90%,为大连市各兄弟单位及周边地区在血液病诊断和治疗中提供了帮助和支持。出院病人数及年门诊工作量呈持续上升态势。
血液病的精准治疗离不开精准的实验室诊断。血液科现拥有大连市血液病MICM重点实验室,除可完成血液病基础检查,如骨髓形态学、骨髓活检细胞学,流式免疫表型检查、微小残留病变检测,还可以完成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包括免疫磁珠筛选技术,是省内最先开展细胞遗传学检查的实验室之一,是最早开展分子学(FISH方法)的实验室,在此领域填补了市内、省内空白,实验室目前已扩大空间,增加至100m2,在既往工作的基础上优化MICM(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工作流程,更新染色体检测及流式细胞仪等项设备,拥有东北三省首台十色流式细胞仪,不仅可用于血液肿瘤的精准诊断,预后评估,还可配合Q-PCR等技术监测微小残留病变,指导临床治疗。拥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分子检测参比实验室验证。开展PCR技术检测BK,EB,CMV病毒抗原。同时开展靶向药物治疗的临床试验研究,并申报省市科研项目,申请专利,建立转化医学机制与模式。血液科实验室众多检测项目已成功通过行业实验室室间质控认证。
科室开展教学科普宣传工作:
作为教学医院,积极加强与国内外各大医疗中心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举办国家、省市级继续教育活动,不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到大连讲学交流,建立科室公众微信号,加强科普宣传及对患者的教育随访,主办淋巴瘤骨髓瘤慢粒等病种患教会,积极参加各种义诊活动,服务社会,获得好评。
科室开展科研工作: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依托于先进的血液实验室,立足学科前沿,以疑难危重症疾病为重点,深入研究,致力于血液系统疾病的精确诊断和规范治疗,改进和完善血液病患者数据化管理平台,建立血液病规范标本库,学科依托大连市血液病MICM重点实验室平台基础,近年来主持、参与并完成多项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 项、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 项,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多篇SCI及核心期刊论文,主编及参编专著多部。
血液科的成长离不开各级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和帮助,离不开全体医护人员的携手同心,也感谢与我们并肩战斗的病友们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前行,相信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