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凤奇表示,2016年6月,她作为发起人之一协助大医一院心血管病院夏云龙院长和肿瘤科刘基巍主任在全国首次发起中国肿瘤心脏病学,并组建肿瘤心脏病学团队,成立全国首家肿瘤心脏病学门诊,创建每年6月5日为“肿瘤心脏病日”。她介绍,肿瘤与心血管疾病在流行病学特征上有惊人的相似性,肿瘤治疗过程中易引发心血管事件,癌症群体因药物相关心脏毒性导致的死亡风险已经超过了癌症复发风险,患心血管疾病的恶性肿瘤患者预后更差......种种现实表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已步入“临床交汇”时代,“肿瘤心脏病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应运而生。全面了解肿瘤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防患于未然,最大程度的治愈患者,是临床医生迫切所需。
“肿瘤学科和心血管学科的迅猛发展使得单一学科的医生较难快速掌握对方学科的诊治进展以及其给相关疾病带来的预后变化,进而影响对某一种治疗合理性的综合。心血管并发症日益凸显”。
这是开创性的新兴学科,据介绍,团队人员共同开展基础及临床研究,注册单中心及多中心临床试验多个课题,并共同完成人卫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第一本《肿瘤心脏病治疗手册》,并成功主办了四届中国肿瘤心脏病学会议,开辟国内首创,得到业内好评。
一个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更离不开专家学者的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结合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设定合理的评价与干预策略,解决这一临床问题,进而使得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事实上,巨大的需求决定了肿瘤心血管病这一交叉学科快速发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方凤奇表示,心血管与肿瘤疾病虽然是不同的疾病,但在临床中他们也发现这两类疾病有很多共同的机制,例如老龄、危险因素、基因遗传背景以及免疫机制等。因此,在当前疾病机制理解以及医学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学科交叉协作,紧密配合,共同探讨相关机制尤为重要。她做为大医一院这个团队的一员,和大家一起,积极参与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协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建立病例登记数据库;抗肿瘤治疗早期的心脏毒性评估;强化肿瘤心脏病学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设立肿瘤心脏病学的教育教学规范;通过会议、网络及媒体积极推广传播心脏、肿瘤学知识及防治理念;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这些工作,最终使得肿瘤心脏病学形成更完善的防控体系及规范诊治流程,指导临床患者的预防、监测和诊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创造重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稿件来源:金普院区肿瘤科 方凤奇 编辑:宣传与文化建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