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内分泌与代谢性病科

  • 来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日期:2020-09-01
  • 本文被阅次数:23523

 一、学科历史 
      内分泌与代谢性病科创建于1979年,当时称内分泌组,只有3名医生、6张住院床位。首任学科带头人、科主任李昌臣教授是大连地区内分泌学科创始人之一,曾受WTO资助于日本东京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在他的带领下,内分泌科逐渐发展至医生10人、病房床位18张、年门诊量1万余人次。1995~2000年,郝丽任科副主任。2001年始,现任学科带头人杜建玲教授开始主持学科全面工作。2002年,随着医院联合路院区开放,病房搬迁至联合路院区,床位数增至35张。2007年,金普院区开放,设立金普院区内内分泌科,白然教授担任副主任、主任,病房床位22张。2012年,邢倩主任医师任科副主任。2013年建立糖尿病检查室,常规开展糖尿病眼、肾、周围神经及动脉血管并发症的筛查、诊断、评估。2014年建立内分泌实验室,引进2名专业技术人员做研究员。2016年,建立全国首批、东北首家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2019年6月,联合普外科、超声介入科、核医学科、病理科,建立东北首家甲状腺疾病多学科、一站式诊疗中心。2019年9月获批大连市代谢病及其血管并发症防治重点实验室。目前学科有四个亚专科(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内分泌性高血压,下丘脑、垂体及嘌呤代谢、骨代谢病);2个病房,实际开放床位数70张,年平均出院患者2200余人次;3个门诊单元,年均门诊量11万余人次。
      二、近20年发展情况
      近20年学科团队凝心聚力,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精医强科,人才队伍建设、医教研及整体学科水平全面提升。
      1. 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走人才兴科的道路,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带头人杜建玲,博士学位,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劳动模范,曾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做访问学者,兼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糖尿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大连市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中文版)、Thyroid(中文版)、Diabetes(中文版)编委。
      现有专科医师24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8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3人;博士学位 17人(70.8%),硕士学位 7人(29.2%),9人有国外留学经历(37.5%),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已培养博士、硕士百余人。近5年,中青年人才快速成长,7人共获得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晋级国家二级学会委员1人次,三级学会委员3人次。目前白然任大连市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邢倩任辽宁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委及大连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门莉莉任辽宁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青委会主任委员,各亚专科中青年人才梯队完整,呈现出争相竞发的态势。
      2. 医疗技术发展
      学科始终立足于顺应国家医改政策、改变医疗模式中求发展,立志于研发、引进、开展临床新技术。并经常与美国芝加哥大学KOVLER糖尿病中心、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医学中心、上海瑞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著名医院的著名专家开展远程MDT会诊,让慕名就诊的患者可以得到国际一流的优质诊疗、评估和随访服务。
      (1)以糖尿病为主的代谢病国家标准化管理中心
      MMC的建立和运行,让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骨质疏松症等代谢性疾病患者可以得到“一个国家标准、一站式诊疗”的全程化管理方案,最大限度地使疾病得到长期良好的控制,从而有效防治并发症。
      (2)甲状腺疾病多学科、一站式诊疗中心
      考虑甲状腺疾病特点,整合院内多学科优质医疗资源建立了东北首家真正意义的“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实行多学科一站式决策诊疗方案、全程随访的全新医疗模式,全面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3)C”及“3C”优化血糖管理技术
     借助于胰岛素泵、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及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瞬感动态葡萄糖扫描装置,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规范的“双C”及“3C”优化血糖管理技术,使众多血糖难以控制的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等患者获益巨大。
    (4)单基因突变糖尿病基因诊断技术
     专科实验室开展东北领先的“单基因突变糖尿病基因诊断技术”,常规进行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及MODY基因检测,为明确糖尿病病因指导个体化精准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
    (5)选择性动脉钙刺激静脉采血(ASVS)技术
    早在2002年即开始在东北首家开展ASVS技术进行胰岛素瘤定位诊断,解决了部分患者肿瘤定位诊断困难的难题。
    (6)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及肥胖型2型糖尿病
     与腔镜外科合作,开展了“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及肥胖型2型糖尿病”,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手术疗效机制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7)内分泌性高血压诊断技术平台
      在东北率先建立“内分泌性高血压诊断技术平台”,开展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功能及定位诊断用的肾上腺静脉采血技术(AVS)、皮质醇增多症功能及定位诊断用的唾液皮质醇测定及岩下静脉窦采血(测ACTH)技术、嗜铬细胞瘤功能诊断用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间羟去甲肾上腺素和间羟肾上腺素技术,极大提高了内分泌性高血压的定位及功能诊断水平。
      (8)人工下丘脑技术
      在辽南地区,率先开展国内先进水平的“人工下丘脑技术”,即微量泵脉冲输注戈那瑞林治疗低促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这一技术取代传统HCG或HCG联合HMG或雄激素替代的治疗办法,不仅更加模拟生理模式,重要的是其恢复性腺功能及生育能力传统方法难以比拟。
     (9)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BRAF基因检测诊断技术
      该技术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价值,并有助于术前判断肿瘤是否具有扩散和淋巴结转移风险、指导手术方案选择及预测术后放射性碘治疗疗效。
      3. 科研教学工作不断取得进步和突破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科技部十五攻关、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卫生部行业科研专项、863项目各1项,省科技厅课题4项、教育厅科研课题2项,中华医学会课题2项,市科技局课题3项。目前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卫生部行业科研专项1项,省科技厅课题3项,大连市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近40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5.57。成果荣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三等奖2项,2013年度中国十大糖尿病研究最具影响力奖1项(东北唯一),大连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科,积极开展和推动内科学教学改革,率先开展PBL、CBL、TBL、SP模拟教学、OSCE、线上线下结合教学等教学模式,主持大连医科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辽宁省高教学会“十三五”规划高教研究课题(2016年度)立项课题各1项,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2、参编教材6部,获得辽宁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2、三等奖3项,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及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委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次。作为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大连医科大学代表队主要指导教师,为东北地区第一名、全国总决赛特等奖及一等奖的获得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开展健康教育社会服务情况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即开始在院内、社区、市民活动广场等地定期举办健康指导学习班、义诊、咨询、科普知识宣传等公益活动,建立了一支经验丰富的健康教育医护团队,成为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教育管理认证单位”,辽宁省卫健委“糖尿病教育基地”、“代谢病教育基地”,开设了护理门诊,为兄弟医院培养专科医生、护士数十位,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先后获得辽宁省青年文明号、全国青年文明号、大连市“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三、小结
     经过40余年的奋斗,内分泌与代谢性病科现已成为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辽宁省重点专科、大连市一级医学重点学科、大连糖尿病诊疗基地、大连首届医疗名科、大连市代谢病及其血管并发症防治重点实验室、大连医科大学重点学科、卫生部糖尿病示范门诊、国家临床药理试验基地、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国家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复旦大学专科排行榜连续三年辽宁前2、东北前5。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兄弟科室的指导、支持和帮助,更离不开学科全体医护人员的携手同心、共同拼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