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提出“心肌梗塞先兆”第一人

柯若仪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从事心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七十余载,是大医一院内科和心血管内科的奠基人。1949年,柯若仪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从业之初,柯若仪曾参与编译苏联高等医学院校用教材《内科学》《诊断学基础》《儿科学基础》,解决了当时国内医学院校无相关教材的难题。1954年,柯若仪调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事循环内科医疗。改革开放后,她参与重新组建内科教研组,指导开展教学和医疗工作,编写中文、日文教材,主持制作心脏听诊教学仪器。在抢救心肌梗死病人中她发现,有些病人在病前有共同的临床特点,即先兆症状。她根据统计分析提出了梗塞先兆的诊断标准,写成《重视梗塞先兆,预防心肌梗塞》的论文,成为中国第一位提出心肌梗塞先兆的人。
“学者般、慈母般的柯大夫”
柯若仪教授“看病之慢在全院排名第一”,这是很多患者和同行的共同感受,她出专家诊时严格控制挂号数量,一个上午一般只看10位患者,为的就是给每一位患者留出足够的时间细致诊查,她说病人挂号不容易,必须反复交代病情,直到他们明白了今后如何诊疗才能放心。每天回家后,她还把病例记在笔记本上,有些病人十几年后再遇,她仍然可以说出病人过去的病情。柯若仪教授还很注意为患者节省费用,药物能不用就不用,各种仪器检查和化验能不查的就不查。为了让年轻人更好地成长,柯若仪教授每次出诊、查房后,都要再次向学生提问、讲解,手把手地指点。柯若仪教授查房前还要求管床医生把诊断和治疗写在黑板上,她说:“这样可以看出负责医生的临床思维,有无重要的诊断遗漏或错误治疗。”就这样,柯若仪教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医德解决了许多疑难病症,拯救了数以万计患者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