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要闻聚焦

大医一院心血管病院顺利完成首例肾上腺动脉化学消融术

  • 来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日期:2021-09-30
  • 本文被阅次数:2153
       赵某,男性43岁,高血压多年了,一直控制不佳。4年前患者来到大医一院心血管病院心力衰竭与高血压科就诊,经过细致的诊察,发现患者持续低血钾、肾素水平低,确诊试验后,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CT未见明确增生和腺瘤等,分侧肾上腺静脉取血提示,双侧醛固酮分泌基本对称,诊断为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给与患者螺内酯以及降压治疗,血压控制尚可。患者一直对服药有顾虑,血压总是在临界值波动,会不会发生副反应,比如乳腺增生、ED,患者很纠结。2年前,患者寻求手术治疗,再次入住高血压科,并进行确诊试验和分侧肾上腺静脉取血,结果还是一样的,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近年,针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国内开展了一项新的治疗技术,肾上腺动脉化学消融术。以往该技术主要用于醛固酮腺瘤的治疗,结果发现化学消融术很难把瘤体全部消融,原醛治疗不够彻底,所以对于单侧优势分泌的原醛患者,首先推荐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不愿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可以试用肾上腺动脉化学消融术。而对于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目前没有外科治疗方案,内科药物治疗有可能对病情控制不佳。近期国内北京、南昌、重庆等地区开展了特醛患者的化学消融治疗,患者醛固酮分泌明显下降,降压药物减量,甚至停用螺内酯,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这是大医一院心血管病院首次完成该项治疗技术,是大医一院肾上腺疾病介入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开端。
      大医一院心血管病院心力衰竭与高血压科主任张英在2019年申请该技术作为新技术在临床开展,经过严格审核,该技术获批大医一院临床新技术应用许可。
      赵某了解到该技术,在门诊随访一年左右,确认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申请应用该技术进行治疗。经过精心准备,2021年9月14日,在麻醉、护理、技师等支持下,张英教授、宋玮主任医师、郭雷主治医师在心导管室,给患者进行了肾上腺动脉造影,确定右肾上腺下动脉为靶血管后,进行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造影和消融治疗,顺利完成此次肾上腺动脉化学消融术。患者术后腰背痛明显,给与止痛支持治疗,平稳渡过术后急性期。目前患者术后的远期效果还在随访中,希望得到预期的疗效,为患者解除烦恼。


  

专家简介

张英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力衰竭与高血压科主任,主任医师,内科学博士。
      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心血管创新与转化学组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难治性高血压与周围动脉病分会委员,大连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专业特长是难治性高血压诊治,高血压病因筛查,高血压相关疾病介入诊治技术等。

(稿件来源:心力衰竭与高血压科 张英  编辑: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图片来源:心力衰竭与高血压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