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5年毕业来到大医一院,刘爱连教授一直坚持在医教研一线从事普放、CT及MRI诊断工作36年。积极开展双能量CT及MRI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得到了全国影像同仁的认可。近5年,刘爱连教授主持各级课题14项,先后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及大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5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SCI收录35篇,参编专家共识及指南8篇,主编、副主编及参编教材及医学专著14部,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软件著作1项。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在医学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刘爱连教授更是积极与国内顶尖人工智能企业合作,就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近3年发表医学影像AI相关论文23篇,其中SCI收录4篇,申请AI相关专利5项。由于卓越的医教研成绩,刘爱连教授近两年先后荣获“中国最美女医师”、“辽宁省优秀教师”、“辽宁名医”称号。
作为大医一院放射教研室及科主任,刘爱连教授带领核心组及科室所有人员,迎难而上,共同奋斗,在医教研各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近五年,科室获得课题立项32项,其中国自然基金3项(刘爱连、苗延巍、王微微),省部级10项,市级8项,校院级7项,横向4项,科研经费近500万元;省市级科研成果、人才奖9项;发表论文310余篇,其中SCI 50篇;主编、参编教材及学术专著32部;北美放射年会(RSNA)、国际MR年会(ISMRM)投稿及中稿数量及质量居国内一流水平。科室迅速发展成为“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大连市重点学科”、“大连医科大学重点学科”和“大连放射诊断质量控制中心”。近两年科室在复旦榜东三省专科排名位居第5名。2019年,获批“大连市职工创新工作室(医学影像AI实验室)”;2020年,与大连理工大学共同申报获批“大连市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科室为依托单位的大连市医学影像质控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分级诊疗政策,于2017年10月成立了“大连市医学影像专科联盟”,并于2019年10月加入“中国医学影像专科联盟”(副主席单位)。
刘爱连教授也非常重视研究生临床及科研能力培养,2019年5月,影像诊断教研室组织研究生参与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全国研究生临床技能大赛获得全国第二名(二等奖);影像技术教研室于2018年10月带领第一届影像技术专业本科生参加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学分会主办的第四届“泰山杯”全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学生(本科)实践技能大赛,获得团体一等奖,放疗技术第一名;CT、MR技术第二名和DR技术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同样注重影像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积极鼓励本科生参与临床科研,借助附属医院的科研平台,成立博士-硕士-本科生科研结对小组,仅2021年就有近百名本科生参与临床科研。近5年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发表医学影像专业科研论文40篇,其中SCI收录1篇,中文核心期刊5篇,2020、2021年国际磁共振大会收录18篇,中华医学会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收录8篇,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21届腹部影像学学术会议收录2篇且均做大会发言。本科生临床科研已成为大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本科生培养的特色名片。
刘爱连教授本次当选,是继郎志谨教授(第八、九届委员会常务委员,1993年-2001年)卸任后常委时隔20年再次回归大医一院,既是对刘爱连教授工作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大医一院放射科团队在医教研方面的付出与努力的充分肯定。星火相续,叶脉传承,大医一院影像人将再接再厉,砥砺前行,为促进影像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稿件来源:放射科 宋清伟 编辑: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图片来源: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