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要闻聚焦

大连市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举办“大连市医工交叉医学影像沙龙”

  • 来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日期:2022-01-28
  • 本文被阅次数:2134
      2022年1月23日,由大连市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大连市医工交叉医学影像沙龙暨大连市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五次学术活动”于大连顺利召开。
      “大连市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大医一院放射科与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共同申报的,于2020年年底由大连市科技局批建的。AI平台搭建在大医一院放射科,旨在创建开放运行、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医工强强联合,推进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临床研究在本地区普及,并尽快实现产品落地,实现AI辅助医生、造福患者。
      大连理工大学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院长樊鑫教授、大连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孙怡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王洪凯教授、徐宏明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吕永涛教授、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徐睿教授、徐子川教授、大连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建新教授、大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赵欣教授应邀参加本次沙龙;大医一院放射科主任刘爱连教授、心血管放射科主任王照谦教授、放射科副主任苗延巍教授、超声一科副主任林萍教授、核医学科副主任陆陟副教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杨圣教授以及大医二院、大连市中心医院、大连市妇产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生也受邀参加本次活动。会议采用线下+线上方式,共45人参会。
      沙龙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洪凯教授主持,介绍了本次医工交叉沙龙活动的初衷与意义,欢迎各位畅所欲言。

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大连市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洪凯教授主持活动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爱连教授致辞,首先从医生的角度提出医工合作的必要性,能够通过医工融合,就临床工作中遇到的临床问题深入探讨和交流。随后,刘爱连主任进行“大连市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阶段工作汇报”,介绍了从大连市职工(刘爱连)创新工作室(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实验室)到大连市影像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的过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目标及要求,以及依托于平台开展的一系列合作、阶段成果及举办的会议,肯定了医工联合赋能医疗的重要作用,期待未来可以取得更好的合作及发展。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放射科、大连市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爱连教授作阶段工作汇报
      本次活动特邀大连理工大学专家,以及大医一院、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与交流。孙怡教授分享了其研究成果——“单视角CT成像技术在影像引导治疗中的应用探讨”,提出单视角CT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可实时跟踪肿瘤靶区变化,调整放射方向与角度,实时引导超声介入穿刺活检,以实现精准放射医疗的目标;吕永涛教授介绍了“人体骨肌系统的数值建模、仿真及应用”,通过人体骨肌系统建模与仿真在骨质疏松、关节替代体、颌面骨手术规划等方面的应用,讲述了精细化、精确化模型建立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王林博士带来“基于联邦学习的医学影像处理”专题讲座,介绍了联邦学习的流程、客户端服务机制及部署过程,引发基于医学影像大数据管理的AI合作的新思考;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脊柱外科专家李忠海教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杨圣教授分别分享了“脊柱小关节复杂生物力学特性的可视化呈现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以及“创新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重度骨折数百例经验及系列研究”讲座,诠释AI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案例。王洪凯教授的讲座“医工交叉平台的构想与思考”让参会的各位代表产生共鸣,进一步厘清医工交叉合作的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希望真正实现医工双方合作共赢,打造国内领先AI合作平台。

大连理工大学孙怡教授、吕永涛教授、王洪凯教授、王林博士,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李忠海教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杨圣教授进行特邀报告
      讲座之后,各位参会专家进行自由讨论,增进了解,达成共识,进一步讨论合作的研究意向。本次沙龙作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阶段工作会议,获得圆满成功,为医工双方进一步合作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期待医学影像AI临床研究在我市更广泛的普及,尽快实现AI产品落地、转化,辅助临床、造福患者。

大连理工大学樊鑫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刘爱连教授作大会总结

与会者认真学习、讨论

(稿件来源:放射科 宋清伟   编辑:党委宣传部    图片:放射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