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中医人,赵妍妍是带着文化自信去到那片土地,也很荣幸能被医疗援藏工作所需要。在她看来,她的使命不仅是要对中医这种民族文化进行推崇,带动当地年轻的中医师,给他们带来更新的理念和诊疗经验,更是要让中医药在这片土地发挥自身特色,像美丽的格桑花一样,在西藏扎下根,为藏北人民的健康提供更多治疗方案。
但由于有自己的藏医药文化,西藏人民对中医药的了解少之又少。治疗初期,藏族患者会对针灸、拔罐等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产生恐惧,而赵妍妍所能做的就是耐心沟通,通过演示及临床疗效获取藏族患者的信任。
在一次会诊中,当地医院外科的一名女性患者因饮食突然改变,出现腹痛、大便不通等症状,入院后诊断为“肠梗阻”。但经过外科医生细心诊疗和超声、CT等仪器检查,发现患者并无手术指征。通过多日禁食水、灌肠导泻等保守治疗,患者仍无法排便,腹痛症状也时轻时重。外科医生原本找到中医康复科,希望能够做一些理疗项目,为患者消除疼痛。但赵妍妍经过仔细问诊病史,查看舌脉,为患者开具3付草药并为其煎汤,嘱其内服,同时欲为其进行针灸治疗,加强疗效。起初患者和家属仅仅接受了中药治疗,对于针灸是排斥的,他们担心针灸会对腹部产生不好的作用,并耗散患者的气血。赵妍妍通过中医手法摩腹,只用了5分钟左右,患者便有打嗝和排气的症状,这令他们感受到了中医的手法的“神奇”。赵妍妍也借此向患者和家属解释,针灸腹部会更有效缓解患者腹痛和大便不通的症状。患者将信将疑地同意进行一次针灸治疗。经过中医的辨证取穴和组方用药,患者治疗当晚便有较多排气,腹痛和腹胀症状明显减轻。服用第三剂中药后排出较多粪便,腹痛等症状也基本消失。
很多人认为,只有慢性病,或者只有“死马当活马医”的时候才会找中医。也有人说,中药治疗,治不好也治不坏。其实这些想法都是对中医的误解。针对这个病例,赵妍妍在给中医科年轻医生讲课时告诉他们,中医只要辨证准确,一枚银针、几副草药都可以治疗急症、重症,这也极大增强了年轻医生的自信心。
还有一次接诊一位顽固性呃逆的老年患者,赵妍妍带着年轻医生询问病史,查看舌脉,边接诊边给年轻医生讲解呃逆的中医病因病机和针灸取穴,鼓励年轻医生动手尝试,通过针灸方法缓解患者呃逆的症状,治疗当晚患者便停止呃逆。通过这一次诊疗经历,让当地年轻医生对中医的疗效有了进一步认识,也促使他们更愿意继续学习。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中医药理论,运用好中医药,培养年轻中医对专业的信心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体现,传承中医药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部分。将真正的技术留在那曲,是赵妍妍援藏工作的初心;在藏北地区传承、发展和创新中医药,提高中医诊疗水平,是她对工作的热情;“缺氧但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是她鞭策自己的动力。她希望能在有限的援藏工作时间内,取得更多工作成绩,更好地助力那曲地区中医药发展。
(稿件来源:辽宁省第六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 大医一院赵妍妍 编辑:党委宣传部 图片:赵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