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统思维推进医学高等教育创新
大连医科大学校长 赵杰
(转载自《健康报》9月18日第5版)
医学教育是医学卫生健康事业之本,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人民福祉。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进了一场深刻的医学教育变革,为新时代我国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发展新医科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和挑战,医学高等教育领域要把握机遇,加强顶层设计,大力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高等教育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大连医科大学校长 赵杰
(转载自《健康报》9月18日第5版)
落实一项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医学院校只有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才能解决这一根本问题。
大连医科大学把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深刻感悟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学校强化医德医风、师德师风、学术诚信道德教育,以教育评价改革为指挥棒,把德育摆在首位,实施铸魂育人工程,强化医学生责任担当、知识技能、实践能力、眼界视野、体能素质培养,努力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互促、医德与医术并重、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共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结合学校发展现状,大连医科大学凝练育人经验,突出办学文化特色与优势,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大连医科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创办的一所正规高等医科院校,具有76年的办学历史和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先后有10位院士(学部委员)在此工作学习。
近年来,学校在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上蝉联桂冠、获奖数量全国领先。学校将一如既往地深入挖潜育人资源,并将这些经验与成绩转化为学校立德树人的丰沛源泉和不竭动力,内化于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实现两个理念转变
推动新时代医学教育创新发展,首先要实现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从被动式医疗供给向主动式健康服务两个理念转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医学情怀是医学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永恒的价值追求。
大连医科大学锚定“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的医学教育新定位,将“大健康”和“大医疗”观融入医学教育各环节、各领域、各阶段,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临床实践的重点从治疗拓展到预防、治疗和健康,全方位全链条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
学校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加快推进医学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认领任务,聚焦健康中国建设等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和临床专科一体化建设的资源优势,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提供医疗保障和智力支撑。
大连医科大学以预防、诊疗、康复、照护等全生命周期的康养服务需求为导向,通过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新模式,以将康养学院打造成为国内“康养高地”为抓手,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进而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建立三大协同体系
加快医学高等教育创新发展,需要加快形成医教协同、科教协同、科卫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全方位多领域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
一要变革医教协同体系,将教学放在医教研首位,夯实附属医院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发挥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完善基础、临床、科研人员互派机制,助力基础与临床研究融合创新。
二要推动科教协同体系,聚焦“四个面向”,通过与高水平科研院所开展有组织科研,以“揭榜挂帅”“赛马”等科技攻关项目为依托,加快“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效带动科研评价机制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创新和科研组织模式变革,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高水准教书育人相互促进、相互结合。
三要创新科卫协同体系,以系统思维、统筹规划各附属医院医疗布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重点加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发挥器官移植、微创和机器人手术等技术东北领先、全国先进的优势,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与临床应用间的双向转化和双向促进。
强化四种交叉模式
随着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动期,医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将被打破。加快医学高等教育创新发展,需要以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为核心,以新领域探索与原领域创新为路径,强化医科内部学科、医科和人文学科、医科和理工学科、传统医科和新兴医学专业四种交叉新模式。
在强化医科内部的交叉融合方面,要做强做实基础学科,推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融合,临床医学与预防、护理、药学融合,保障医学的完整性。
在强化医科和人文学科的交叉融合方面,要以“健康法学”交叉学科为切入点,发挥全国首个人文医学博士点辐射作用,推动人文教育和医学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医风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有情怀的医学人才。
在强化医科和理、工、艺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学科交叉机制,探索医工、医理、医艺融合创新,高起点、高水平加强医学学科交叉研究。
在强化传统医科和新兴医学专业交叉方面,要以建设国内一流中西医结合学科为目标,运用中医系统性辩证智慧融通现代西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主动适应全球“工业革命4.0”和“生命科学革命3.0”发展形势,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融入传统医学学科,推动智能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等新兴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