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名单(部分):

在大医一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司长邴媛媛等一行实地考察了中西医结合普外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中西医结合肝病门诊等工作情况。同大医一院院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就医院管理、医疗救治、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等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




闫树江局长与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齐清会、解建国、陈海龙三位教授亲切交谈

首届全国名中医白长川教授在中西医结合肝病门诊向领导作介绍



自主研发5种院内中药制剂

干细胞研究成果、五谷虫研究成果展示
大医一院在全院范围大力开展中西医多学科协同诊疗,完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探索建立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诊疗团队,加强推进亚专科建设,发挥中医药在优势病种和优势环节上的积极作用。
打造中医药优质服务
医院在1958年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工作,目前在11个科室设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科及专业组,开设9个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联合门诊,建立中西医联合诊疗区,建成1700平米的国医堂。全方位提升中医药服务,采取“互联网+中药”扩展服务范围。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建成全国最大的中西医结合急腹症专病信息库。
人才汇聚,学科支撑
中医临床科室学科带头人在国家具有权威学术地位,建立以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为核心的师承体系。以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以及以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优势为依托,加强医院中医药科室临床教学能力建设,丰富临床规培带教手段,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与技能培训。
发挥优势
开展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救治工作
大医一院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中始终坚持 “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注重“关口前移”,应用中医药早期干预, 打好“力度拳”“针对拳”“蓄力拳”“防护拳”四大组合拳,打造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 下派+临床科室模式,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 多学科交叉融合辨证施护, 在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砥砺前行,荣誉满载
2022年,中西医结合学科在“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三位,东北第一位;中西医结合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西医结合导师团队获辽宁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1名青年教师入选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工程”项目;1名教授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新增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白长川、齐清会、解建国、陈海龙,新增第七批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7名;发表SCI论文34篇,最高影响因子31.79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代表性课题32项。成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成立全国首个“大连市干细胞与中医药协同创新示范中心”、举办第三届中国(大连)干细胞与中医药国际峰会暨环渤海神经疾病高峰论坛、2022中国·棒棰岛急腹症国际高峰论坛、中美病例交流会;以中西医结合急腹症外科为牵头成立东北首家腹痛中心;学科带头人尚东教授连续3年受邀参加第33届全球消化疾病外科年会,面向全球直播手术演示,展示先进的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
大医一院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专科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带动中西医结合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更好地发挥中医药重点学科在推动中医药事业继承发展中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