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医一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亓明介绍,患者是一位72岁的老年男性,家住金普新区二十里堡街道,属于管控区。3月22日,这位患者突然腹痛,伴有心慌、大汗、后背疼痛等症状,在当地一家医院检查发现,出现了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情况,但当地医院没有技术条件施行手术。大医一院接到转诊电话,立即做好随时接诊救治准备,但考虑转运过程中有进一步破裂的风险,患者及家属陷入了犹豫。尽管如此,大医一院还是充分做好了接诊流程方案,以备患者随时到来。
“腹主动脉瘤破裂是非常危急的情况,如果不治疗,死亡率是100%,在接受手术的患者中,也有20%至30%的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无法抢救回来,还有很多患者在就医途中因大出血、休克而死亡。”亓明说,幸运的是,这位患者初期破口比较小,暂时由于主动脉周围组织压迫作用,出血速度不是太快,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破口必然扩大,死亡风险也越来越高。
据介绍,这位患者此前就因为大血管疾病在大医一院血管外科住过院,查出这一情况后,曾致电亓明咨询治疗事宜,亓明向患者讲解了目前面临的危险,建议他尽快做手术。患者及家属最终在23日晚20时30分许被救护车点对点转运到大医一院联合路院区。
患者进入大医一院心脏急诊后,医院立即对患者进行新冠肺炎相关排查,同时进行术前的检查和准备工作。大医一院麻醉四科主任栾永表示,患者从金普新区动身前,医院就开始准备手术事宜了。17时许,手术室护士开始布置独立的手术室,麻醉科准备药品、耗材、气管插管等所需器材。“大家按照预案进行充分的准备,一遍遍排查可能的疏漏,最大程度地避免出现感染,也为患者尽快手术争取时间。”


“整个手术过程,我们都处于一种氧气不够用的状态,脱下防护服后,洗手衣都能拧出水来。”亓明说,虽然手术过程艰苦,但看到老人暂时脱离了危险,医护人员都特别欣慰。
在每一次与新冠肺炎疫情的较量中,大医一院总是枕戈待旦,全力以赴。无论是核酸采集的同舟共济、集中救治中心的精准施策,还是在医院阵地的执着坚守、奋勇直前,大医一院人夜以继日为百姓健康贡献着力量,筑起守护滨城的牢固防线。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编辑:党委宣传部 图片:血管外科、麻醉科)